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論合作

之前一位 Intel 的工程師休假返台,順道來資訊所給個演講,晚上我們陪他一起吃飯。他講了一個小故事讓我很有感觸。

Intel 之前有個中國籍的主管,他一上台之後就把其他中國人排擠掉。有一天,Intel 的某個產品不如預期,最後該這個主管負責,最糟情況是下台。因為他身邊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他就下台了。反觀印度人。一但一個印度人上台,他會把其他印度人拉拔上來。這樣一來,魚幫水,水幫魚,大家都有好處。

我覺得還是中國傳統教育上的陋習。團結力量大這句話你們難道忘了嗎? 即使你的能力在強,一個人能幹得了什麼大事? 合作不是掛在嘴巴上說說。有問題或是有想法主動提出來讓大家分擔,這才是真合作。每個人各有所長,其時間和精力也有限。如果不團結在一起,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成不了大業。

為什麼要學英文?

我遇到不少人都說自己的英文不好,所以不敢說不敢寫。這跟中國傳統教育上的陋習有關,我們都太要求所謂的正確答案。學一個語言是要用來溝通用的。只要對方能懂你想表達的意思,你管文法對不對,用詞優不優美,腔調怪不怪。絕對不要本末倒置。真的用錯了,臉皮厚一點下次改過來就好,這不是什麼大事。

我再說一次,read my lips,學英文是拿來溝通用的。同時別忘了,中文是母語,不要忘了怎麼用中文。

論態度

Ian Lance Taylor 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 GCC 開發者。之所以會認識他,是因為之前我在 GCC 郵件列表上發問,大部分都是他好心的回答我的問題。後來得知 goldgccgo 都是他寫的,才知道此人技術上非常到位。

他的一篇文章 Public Development 讓我對他更加敬佩。在此節錄他的話。

So my advice for new contributors is to design in the open and to learn how to read e-mail to extrac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while ignoring the attacks.

其實不僅是對於開發者而言,對所有人都一樣。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忽略別人言語中的攻訐,只取其中有用的建議。

And my advic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become maintainers is to develop the skill of making helpful comments which are not disparaging.

同樣的,上面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維護者。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要盡可能的注意措辭。

在這裡我都用 "儘可能" 這三個字,因為我知道人都有缺陷,不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所以,問和回答的人都要對對方有所包容。回答的人不應該因為自己懂得比對方還多,就表現的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畢竟,天底下沒有一出生就什麼都懂的天才。今天你在這方面懂得比別人多,難道不是因為時間的積累或是有其他人的幫助嗎? 問問題的人自然要先做一點功課,並在請教別人的時候說明自己做了哪些功課以及不懂的地方。

我生平最為不屑的就是那些自以為學歷或是技術比對方還高的人,一副趾高氣昂的態度。我當然不會當場發脾氣,但是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這些人或許還會洋洋得意,但其實這是最為可悲的。很多人都宣稱自己很緬懷 Steve Jobs,但他們真的有學到  Steve Jobs 在史丹佛大學給畢業生的那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嗎?  我很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