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侯捷

侯捷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個人。不論是他在軟體上的造詣,又或是他的人生態度,都是我所嚮往的。

他曾在大學講課,我稍微看過他對於教育的一些看法,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在交通大學,若說起程式設計這門大一新生入門的課,我想只有黃問泙老師可與他相比。在計算機科學打滾也有一段日子,回頭看去,我心中不禁有所感觸。

剛進大一時,教程式設計的老師認為我們進大學之前應該都有寫過程式。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會選擇資訊科學或資訊工程系並不代表他有寫過程式的經驗。再者,大一共同科目像是微積分和物理會佔去不少時間,大一新生無法投入太多時間在一門科目上。三者,國內大學授課都偏愛使用原文書,大量的英文閱讀對大一新生會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最後,我認為台灣的教育上下溝通不良。老師只知用投影片上課,不思如何設計讓學生吸收的課程; 學生不知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和課堂上發問。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應該使學生具有基本知識以利其進一步探索這個世界,同時能激發並呵護學生的好奇心 (求知慾)。就我個人經驗,台灣的教育在這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資訊領域,我不否認英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但英文不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障礙。大一時,要閱讀如此大量的英文,再加上基本知識不足,學習起來非常費力。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閱讀相關領域的英文才比較順利。我想國內大學偏愛使用原文書,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也包含自卑的心理。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總是認為將這類書籍或是文章翻譯成中文非常拗口,進而會對中文譯本加以訕笑,並以滿口英文術語為榮。我不否認英文在表達上有一些方便,但英文從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為什麼要讓語言成為學習知識的障礙? 我這樣說,並不代表在計算機領域可以只依賴中文譯本而不懂英文。能夠中英文使用自如是我所希望的。也有人排斥簡體中文的書籍,簡體中文會使得書中知識變得比較低下嗎? 知識不分貴賤,不論它是以何種形式、何種語言存在。我算是若水堂的常客,對於對岸關於計算機科學大量的譯本或是著作,我非常敬佩。我想有朝一日,中國終能出現自己的人才。台灣在這方面應該要多想想,教育應該要使得知識容易被吸收,中文教學是一個方向,我們應該要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教材。

善用輪子和造輪子

軟體工程經常提到要善用其他人所造的輪子,也就是要盡可能使用他人已寫好並經過廣泛測試的函式庫。我完全認同這話。但別忘了,有機會應當學習人家如何編寫函式庫。如此,才不會陷入所謂 "That’s all magic!" 的窘境。保持一顆好奇心是進步的動力。

花花草草

銅錢草、胡椒樹和日本系康乃馨。

銅錢草要多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