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研院當研究助理有個福利,我第一次嘗到。
這次 CTHPC 邀請兩位外國學者來演講。一位是 Barbara Chapman,另一位是 Albert Cohen。他們演講結束後就回到中研院下榻。之後兩天我們除了跟他們簡報我們的研究工作之外,就是陪他們吃和玩。
我和另外一位同事負責第二天的行程。早上,我陪 Barbara 到中研院的森林步道走走。閒聊之中,我意外得知她小時候對中國歷史頗為著迷,而且她還知道端午節。Barbara 說她家鄉原本是沼澤地,後來被填平當作居住區。雖然她的住家附近有綠樹,但是她比較喜歡這邊的山鑾起伏,植披也比較自然。
據上層的說法,外國訪客通常吃不慣這邊的路邊早餐店,所以早餐是在南港展覽館的摩斯解決。接著驅車前往故宮。入館前,我跟他們解釋他們非常幸運能看到富春山居圖。這真的是非常幸運,他們下次如果有機會再來台灣故宮,應該是看不到此次特展。托他們的福,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故宮,而且也幸運的看到富春山居圖。
就我印象所及,我們依序參觀了中國歷代銅器展、漢字源流展、中國歷代玉器展、巧雕玉石展和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一路上我除了忙著欣賞展覽品之外,我還用破爛英語跟他們解釋那些展覽品所代表的含意。漢字源流展所在的陳列室有播放漢字自象形文字以後的演變。Barbara 也能略為猜出其中含意。參觀到中國歷代玉器展時,Barbara 的老家在紐西蘭,據她說那邊也出產玉而且也有類似辟邪的用途。因為時間有限,在帶他們欣賞完國寶翠玉白菜之後,我們趕忙帶他們去參觀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最後當然要帶他們買些紀念品,我也趁此機會買了一套富春山居圖的明信片。
離去時趕忙拍張照。故宮裡面不准拍照,所以只能拍外面過過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