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烏克蘭危機一週年之際,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於十五日播放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一週年的紀錄片: 克里米亚回家之路。
此片讓我印象相當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底下兩張圖片。
當時,克里米亞正準備舉行歸屬公投。為防範烏克蘭民族主義極端份子的干擾,俄羅斯軍隊在克里米亞議會的周圍拉起警戒線。畫面中的克里米亞小女孩走向一名俄羅斯士兵,給予一個擁抱。試想,如果是俄羅斯強行併吞克里米亞,會有如此真情流露的表現嗎?
紀錄片的最後,導演安德烈·孔德拉绍夫詢問俄羅斯總統普丁: 我們對克里米亞人民有怎樣的希冀? 俄羅斯總統普丁答道:
祝他們幸福。
一切盡在不言中,偉大的領導人當如是。
除了俄羅斯官方的紀錄片,我們再來從 Яков (雅科夫) 這一位俄裔華人寫的兩篇文章,來了解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淵源,同時也必須警醒到,納粹主義並未消散。
中國和俄羅斯都將於今年舉辦二戰勝利七十周年的閱兵式,這無疑是想藉此展示肌肉,並凝聚人民的向心力,防範納粹和軍國主義的復甦。與此同時,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的動向。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已經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美國國會聯合會議上發表演說。我想美國是想藉由日本 (包括台灣) 牽制中國的發展,從東面干擾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一定要做好一切準備防範牽制升級,這包括軍事上的沙盤推演、軍隊的實戰和心理建設,以及爭取國際輿論支持。我想到的牽制升級可能有底下兩點:
- 釣魚台衝突: 這裡泛指釣魚台和東海周邊海域。
- 台灣獨立: 如果台灣宣布獨立,或是從實質上表示獨立 (即無限期拖延和大陸方面的談判)。
第一點很好理解,日本就是下手的目標。第二點需要稍加解釋,台獨 (特指急獨) 的想法就是依賴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協助達成獨立,並最終可能加入日本或是美國。在此情況下,武力犯台是下下之策,最好的辦法是武力封鎖台灣,並誘使日本和美國出兵,這樣日本又是下手的目標。但切記,對美國的武力打擊或是威懾一定要納入通盤考慮。至於軍事目標,如同 YST 在以下文章中的論述,重中之重是解放琉球。
戰爭是大家所不樂見的,但是野心家和政客除外。只有防範於未然,才能避免悲劇發生。至於為什麼我始終將日本作為首要目標? 我認為日本從來就不認為二戰是被中國打敗的,所以對於侵華戰爭始終採取迴避姿態。誠然,以當時中國的國力,只能說是拖垮了日本。既然如此,不打不服氣,一切以實力解決。正如與李鴻章簽定馬關條約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說:
兩國實力相當,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實力懸殊,力量就是外交。
再回到俄羅斯週邊的最新局勢。位於高加索地區的南奧塞提亞 (South Ossetia) 正式與俄羅斯合併。南奧塞提亞曾是格魯吉亞 (Georgia) 的一個自治州,保持相當高度的自治。但自 2004 年以後,格魯吉亞政府大幅傾向西方,並打算加入北約。俄羅斯為了反制,以承認南奧塞提亞獨立向格魯吉亞施壓。格魯吉亞可能認為背後有西方作為靠山,便向南奧塞提亞發起進攻,以求收回統治權。這讓俄羅斯有藉口出兵南奧塞提亞,並入侵格魯吉亞。這就是 2008 年的南奧塞提亞戰爭。
實際上到底是格魯吉亞或是南奧塞提亞先開火,都無關緊要。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情況非常相似,地理上都是俄羅斯周邊的緩衝區。一旦該國政府大幅傾向西方,並打算加入北約,這將導致俄羅斯直接面臨軍事包圍。俄羅斯總統普丁行事作風向來果斷,他不會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我認為北約和歐盟內部可能有美國的內間,他們縱容或是鼓勵北約和歐盟東擴。北約的東擴會誘發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衝突; 歐盟的東擴會導致歐盟內部經濟整合出現問題。如此一來,歐洲外部的軍事衝突和內部的經濟整合不順,都會弱化歐元對美元霸權的威脅。
歐洲國家可能隱約看到美國這樣的意圖,因此德法烏俄四國簽署了新明斯克協議 (Minsk II),試圖為烏東局勢降溫。但美國似乎希望火燒得越旺越好,不僅國會已同意出口致命性武器,還準備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美國的表現就是民主和平論 (Democratic peace theory) 最好的反面教材。
吾人當重溫論語裡的一段話: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作為類似於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這樣國家的領導人,必須知道自己國家身處在地緣政治上的角色。遠親始終不如近鄰。
最後以杜文龍先生在節目中的一段話作結:
因為格魯吉亞感覺到,北約軍隊在黑海看著波季港,但是俄羅斯軍隊當著北約軍隊,擊沉了它的所有導彈艇。所有的這一些北約軍隊沒有吭一聲。而且從目前看,它所有的作戰行動幾乎全部結束。但是美國的援助還在路上,口頭的援助還在空中。所以對美國現在也不抱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