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簡評被扭曲的台灣史迷霧一書

閱讀駱芬美女士所寫的被扭曲的台灣史一書,從其眾人所寫的推薦序中,可以知道一個歷史 (指被扭曲的台灣史一書),大家是各自解讀。

對我來說,讀台灣歷史需要先從大方向著手,再品味其細節,否則只會淪為自憐自艾,而無法從中學到教訓。從台灣的歷史來看,台灣的命運從來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台灣的命運端賴中國、日本和美國之間的角力結果。

清朝末年,中國國力衰弱。在美國的慫恿之下,日本早已盤算將台灣納入治下。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台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自此,開啟了日本對台灣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戰敗,台灣被歸還於中國 (時值中央政府為中華民國)。爾後,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在美國有意為之的情況下,海峽兩岸保持當前的態勢。

這一切不是很清楚嗎? 中國國力強盛,台灣便被納入中國版圖; 中國國力衰弱,台灣便淪為殖民地。台灣的命運從來不是自己說了算。

但是這一情況,有可能因為台灣領導人的大智慧而改觀。綜觀當今世界局勢,中國崛起是為必然。台灣領導人如果能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兩岸合作,那麼台灣必定能乘中國崛起之風而起。

反之,如果台灣仍舊是偏安心態,那麼台灣的命運將再次由中國和美國的角力而決定。

附錄:

延伸閱讀:

後記:

  我發現研究台灣史的學者,經常會陷入一種 "愛台灣" 的情結。"愛台灣" 成了一種宗教符號,不信者皆非我族類。請看書中最後一段:

只是就現實面而言,國父 (孫中山) 對台灣人而言,多了距離,少了感情。捫心自問: 我們對國父有多熟悉? 在個人印象有多重要? 還是只是百元紙鈔上的人像? 如何將心心念念要「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國父,轉變成真正的「愛台灣」,恐怕不是相關單位辦幾場「國父與台灣」相關展覽等,就有說服力的!

  我無意,也無法了解駱芬美女士心中的想法。

  我所認為的 "愛台灣",就是心中有中國 (China); 就是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Chinese)。我再強調一次,不要拘泥於這裡所說的中國到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只不過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朝代 (中央政府) 而已。

  當我們的眼光和心胸只拘泥於台灣,所謂的 "愛台灣" 只會將自己窒息而死。

  又,於旺報連載的 "被扭曲的台灣史" 系列文章,僅摘錄到書中的第六和第七章。書中第八章開始的後三章,講述日本殖民統治前期和後期,以及中華民國撤退至台灣的歷史。對於將來的統治者而言,我認為後三章更具有啟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