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為何會搞成現今這付模樣 (台南女學生被逼跳樓事件)? 我想不只是大陸同胞會有這樣的疑問 (連結),連我也被台灣人這種如瓦斯爐般,任人開開關關的性格所震驚。我在蒼蠅王一文中曾寫道:
昨日,老婆家裡為父親節舉辦家庭聚會,我看著現在定居於美國,曾任美國航太總署 (NASA) 工程師的長輩,讚揚台灣的反 "黑箱" 課綱 (台湾“反课纲”学生:教科书写日本殖民台湾 日本人会不会愤怒?),鼓吹台灣獨立。當時在座的十來人,除了我和老婆之外,全都點頭稱是。吃飯間,只要一提到大陸人,人人咬牙切齒,包括我岳母。
為什麼要強調包括我岳母? 我老婆家是鐵桿綠營,這個我知道 (老婆已經被我洗腦給洗回來了,可喜可賀)。在兩年前,我和老婆,以及岳母三人曾經到濟州島做自由行。第二天晚上,我們在蓮洞步行街的一家黑豬肉烤肉店,遇到在該店打工的大陸留學生,當時,我岳母很高興的稱讚他們年紀輕輕就肯出國打拚 (連結)。我那時候想,支持民進黨的人還不壞,也還能和大陸人溝通。但是在看到老婆的家庭聚會上,眾人一提到大陸人那副咬牙切齒,充滿譏諷的表情,我徹底絕望了。在王孟源先生的部落格留言板上,有一位網友對台灣人的兩面性給出了解釋 (連結),我頗為認同。在此節錄如下:
我認為,雖然臺灣邁入工商社會有幾十年了,但臺灣社會運作的核心,其實還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那一套,講究人情而非立基於事實。因而,人際間的接觸,往往就是評價與認知的主要來源。除了農業社會中人情的運作之外,可能也多少仍留有一些墾殖社會的遺跡,這與前述重人情相結合,就變成重視群體間的義氣更甚於其他社會價值。所以臺灣過往歷史乃有數不清的械鬥。
因為重視人與人間的人情,所以你在台灣看到的和善確實是真的。他們看到你,能與真實的你接觸,他們覺得你是個好人,所以會和善對你。但是,前述重人情、講義氣的運作模式,也能解釋你所見到的張牙舞爪,醜態百出是怎麼會和和善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一、 農業社會不講究資訊來源的確實,反而重視資訊來源是否來自自己相信的人。若是自己信得過的人所說,就相信那是真的。
二、 農業社會可能會基於義憤而有某種對不公的控訴,可是那種控訴往往不見得是基於某種抽象正義的堅持,也不一定需是建立在事實之上(只要大家都這樣講就是真實的了)。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控訴可能會被加上某種正義的「形式」,但是,不論採取的是什麼形式,農業社會之控訴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那個正義的理念,而是某種情緒的發洩。
三、 也因為堅持的不是某種基於理念的正義,而是某些情緒。所以,其實這種控訴是很容易被某種條件給安撫下來的,就像臺灣雖說反核聲音很大,但是一旦臺灣電力公司發放還可接受的金錢以安撫核能電廠周邊居民,則核電廠一樣可以在當地繼續存在。只是電廠存在的同時,周邊居民一樣會繼續不滿。這種想法,跟現代社會中認知拿了錢就該閉嘴的作風是不同的。
四、 因為是某種情緒的抒發,農業社會的抗爭,往往是無限上綱的。包含任何芝麻綠豆大的事都可在抗爭中提出,成為不滿的原因;而開出的條件也往往無邊無際,遠非苛刻兩字可形容,而簡直是根本要別人的命。例如二二八事件後,臺灣社會對國府開出的條件就是一例,其遠超出國府能接受的上限。這在現代人看來往往不能理解。但如前所述,那是情緒發洩。當然,也正如前所述,那種所謂的情緒,也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所謂的「事實」上。
五、 講義氣使得社會不講真正的正義理念,而重視的是某種群體的一致性。因而,臺灣社會中,弱勢的聲音(應該說,政治不正確的聲音),不管有多正確,很快就會變成隱性的聲音而發不出來。反過來說,只要是強勢的聲音(或政治正確的聲音),不管多麼離譜,佔多數的人也不會反省到自己的錯誤。
六、 因為缺少思考性,所以雖然在個人層次上,你會看到和善的個人,但在集體的層次上,卻往往會做出很多沒頭沒腦的事,甚至是羞辱自己人格的事(例如對慰安婦事件的發言),但是因為缺少思考性,以及太過重視團體,他們事實上不會有不調和感。再加上無良政客、無良媒體透過現代技術的「教導」,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主流,於是就出現你所看到的張牙舞爪,醜態百出的樣子了。
請讓我再重複一次。
要對台灣講同胞情誼,就等武統之後再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