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成長札記 201710 之一

這次返台前的心情其實有點糾結。

我家老大帶回台中老家給我爸媽帶大約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一開始是一次回台北的時候,我岳父發現他的筋比較軟,久站膝蓋會向後彎,所以會定期到林口長庚追蹤。最近一次,醫師認為他的心智發展遲緩,建議我老婆轉診心智科,同時讓職能和語言治療師做進一步的評估。以我們的觀點來看,這樣的建議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在我老婆反饋醫師的建議給我爸媽之後,他們認為醫師在騙人。在老婆和我反應之後,我猜測他們認為台北在找藉口要搶孫子,所以有這樣的反應。但是他們這樣的行為踩到我兩條底線:

  • 他們不能限制小朋友的行動自由,不能要求小朋友只能待在台中。
  • 他們必須尊重我老婆的意見。

以我對我爸媽的了解,當他們兩個人堅持且意見一致時,這件事基本上不可能善了。這也是我這次返台前的心情。

返台當天,9/30 號,禮拜六晚上,我要我老婆約我弟出來吃飯並討論這件事該如何解決。我返台前就跟我老婆提過,我弟對我爸媽的判斷基本會和我一樣,最後果然如此。接著由我弟牽頭,梳理隔天下台中找我爸媽可能發生的各種腳本。腳本中討論到的最糟情況就是我家老大被我爸媽限制行動,而我們必須透過法律手段解除限制,過程中也不排除出現暴力場面。所以這裡的關鍵,就是在一開始奪得主動權,把小朋友掌握在手中。最後,我們安排隔天我弟和我們的行動和連絡方式。

首先由我弟先行返家了解情況,同時扮演不知情的第三者配合我們。我們隨後返家,並視情況根據昨天討論的腳本行動。我們回到家的時候約莫中午,家裡的氣氛莫名緊繃。在餵完我家老大吃飯之後,我們在書房裡面玩。我家老大當時的表現讓我相當不舒服,他把我們的襪子脫掉,並將房間的門窗關上,貌似要我們不要離開他。我並不清楚他這種行為是自發還是我爸媽誘導的,但是我認為小朋友不應該有這種行為。此時我更加確定他必須離開我爸媽一段時間。後來我爸自外返家,要我們先吃飯,吃完飯後他有話要跟我們說。我這頓飯自然吃的不是滋味,扒完幾口飯就回到書房找我兒子,等待最後的攤牌。這段時間,我爸和我媽在樓下不知道在討論些什麼。

攤牌時刻,我爸出現在房間門口,要我媽把小朋友帶到她房間午睡。我則是要我弟把小朋友帶出門到附近的公園。雙方的口氣這時候已經不很友善了。在我的堅持下,我弟將小朋友帶到樓下準備出門。隨後,我爸和我們也來到樓下準備談談。基本上雙方一開口,事情就破了局,我爸一開口就強調我是他兒子,隨後雙方開始對罵。我也不浪費時間,直接要我老婆從我弟手中接過小朋友離開台中。我拎著球鞋,穿著拖鞋跟在我老婆身後閃出家門。我弟則是回家拖住我爸媽。

當天晚上,我們又找我弟吃了一次飯,了解我們出門後的狀況,這裡就不多談。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各家的情況各不相同。我這裡就講講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 小朋友居首要地位。
  • 父母的意見次之。
  • 阿公阿嬤的心情和想法最後。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小朋友的身心發展都是擺在第一位。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除了傳統帶小孩的經驗之外,我更尊重醫師和老師的判斷。再來,父母如果有帶小孩的意願,以父母的意見為主。阿公阿嬤只是受父母委託,幫忙照顧小朋友。這裡不是否定阿公阿嬤帶小朋友所花的心血,只不過這是兩碼事。最後,我老婆和我岳父家擔心我們這樣處理過於激進,會讓我爸媽難堪。這其實就回到前面幾點。以我和我弟對我爸媽的判斷,基本上就知道事情大概是怎樣的走向。當然,這樣做也不是說和我爸媽斷絕往來,該側面聯繫和關心的還是會做。再者從身為父母的立場,小朋友的發展擺在首位,即使事情處理的不完美,那也沒有辦法。最後,我人不在台灣,所以我老婆必須獨自面對我爸媽。兩邊地位和個性上的差異,使得我老婆處於弱勢,這讓她相當憂鬱。我不希望我家小朋友有個心理不健康的父母。

我爸媽的問題在於他們的佔有和控制慾太強,對我和我弟,對我家老大都是如此。以我爸在說我是他兒子為例,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他們似乎不懂得我們這個年紀,他們其實應該放手並尊重我們的意見。遇事只會以他們是我們的爸媽來強壓,而這有什麼好結果? 我和我弟年紀到了,單身時的應對之道就是離開。現在這件事的處理,我也是選擇把我家老大帶離開他們。

這件事的處理在外人看或許激進,但是在我們禮拜六晚上的討論已經反覆思考過。以我爸媽和我老婆的性格,以我家和我老婆家兩邊對怎麼帶小孩的態度不同,我們決定這件事必須一次解決,小朋友的主導權必須在我們手上。如果這次只是暫時偃旗息鼓,同樣的事情必定會再發生,而且小朋友鐵定被看得更緊,更加難以處理。

回來談我家老大。筋太軟基本上是遺傳問題,醫師建議穿復健鞋和踩腳踏車訓練腳力,長大之後情況就會改善。細動作,如拿小剪刀或是堆積木,可能是平常沒有讓他練習的機會。粗動作和口語部分,經過評估大致落後十個月,分數介於及格和不及格之間。粗動作,需要訓練他一腳一階上樓梯、丟遠球和單腳跳。口語部分,需要訓練他使用形容詞,理解功能型問句和說長句子。心智科醫師則是認為目前看不出問題,建議上幼稚園讓老師觀察三個月。

再來是我對他脾氣上的觀察。據我老婆的轉述,我爸媽認為我老婆周末回台中的時候,他不向平常一樣守規矩,很容易黏著我老婆哭。我爸媽對這一點非常有意見,認為我老婆不會帶小孩。這一點我同意,我老婆家帶小孩的方式就是只用講的。但我爸媽這樣子有兩個問題:

  • 我家帶小孩的方式會伴隨打罵。當然,這比起我當年已經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以我的觀察,我爸媽打罵我家老大的程度大致屬於威嚇,就是板個臭臉,或是拿著愛的小手揮一揮的程度。對於我家老大來講,以我個人的感覺,他的脾氣只是被壓抑。所以遇到我老婆,他就會不聽話,極度哭鬧。
  • 我爸媽對我老婆帶小孩的方式不滿意,但又不會和我老婆討論出一個可行的方法,從旁協助她,讓小朋友聽她的話。這導致我爸媽對我老婆的意見基本上都不很尊重。

在將老大帶回台北的後天,也就是禮拜二下午。我和我岳父,帶著我家老大和老二到輔大校園散步。從我實際上的觀察,他的脾氣的確有問題。就這一點,我們也請教過心智科醫師,但醫師的說法讓人感覺他耍脾氣是理所當然的。我同意,也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小朋友發脾氣正常,但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我要讓他知道後果要自己承擔。除了為他以後著想,也方便我們帶小孩。我感覺他脾氣的這個部分,可能是受我老婆家帶小孩的方式所影響。簡單說就是遇事只用講的,也不特別要求小朋友規矩,相當順小朋友的意思。

我和我老婆討論出在家裡,我們必須樹立我老婆在我家老大心中的權威地位。我老婆必須要叫得動我家老大。如果叫不動,我們會把他帶到房間加以隔離,用簡單的句子跟他說為什麼他被處罰。不論他如何哭鬧,只有他理解自己犯了什麼錯,並且道了歉,我們才會讓他離開。如果是在非常情況下,我們會直接抓起來打屁股。關於樹立我老婆權威這件事,我也跟她提到,如果以後要回我家,小朋友要能聽她的話跟著她走,避免小朋友又被留在台中。

最後,我想記錄一下禮拜四當天晚上我們處理我家老大的情況。禮拜四下午我們帶我家老二到蘆洲李宅抓週。活動結束之後,天色已晚,我們便在捷運站附近的一家日式料理簡單用餐。我家老大當時一邊吃飯,一邊盯著 Youtube 上的影片看得目不轉睛。大家用餐完畢之後,他還是直盯著影片不想離開。我要我老婆先下去結帳,我岳父岳母則是帶著我家老二跟著下樓。這一切都是為了可能的暴力清場做準備。所幸,在抽掉手機和飯碗之後,他能聽我老婆的話跟著去洗手。

在捷運站裡,他不控制力道,變摸為打,打了我家老二。捷運到時,我,我岳父岳母和我家老二先上車。我老婆和他就留在月台等下一班列車。我記得那時候上車前,我跟我老婆說過,如果下次再這樣的話,就把他留在月台。我們之間可能溝通上有誤差,我老婆看我在車上揮手,以為這次就要這樣處理,隨即和我家老大留在月台。印象中,我岳父感覺其實有點不高興。隨後我們便在新莊和蘆洲線的交會點下車,等我老婆和我家老大。下一班列車不見她們兩人身影時,其實我心裡有點毛毛的,幸好在第二班車等到她們下車。印象中,我家老大好像說我們在騙他之類的,感覺沒有被修理到。

這裡其實想強調的是,帶小朋友其實要鬥智鬥力,同時也要有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最後的最後,這篇文章其實也想要給將來的自己,我家老大和老二留幾句話:

在你們長大之後,拔拔期許自己能夠放手讓你們自由的發展,但是也歡迎你們隨時回家。希望你們能夠平安幸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