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 卡巴德基亞 - 孔亞 - 安塔利亞
前往梅夫拉那博物館 (Mevlana Museum) 的路上,我們經過一座土耳其的軍人公墓 (Askeri Şehitliği)。
孔亞是一座宗教都市,與其它土耳其城市相比,在路上看到的女性多半都是蒙著面紗。雖然孔亞的宗教氣息相當濃厚,但是從麥當勞也進駐這座城市來看,古老的傳統和現代文化一定程度上還是能並存。
土耳其街道上經常會看到這種書報攤。這讓我想起之前到深圳,路上也是有相當多這樣的書報攤。
公車亭一景。如果是在大街上,切記不可隨便對著穿著較為傳統的女性拍照,最好先詢問過對方,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遠方看到的藍綠色尖塔就是梅夫拉那博物館最明顯的標誌,它同時也是梅夫拉那的陵寢。
梅夫拉那博物館的入口處。
門票正反面分別是梅夫拉那博物館最著名的藍綠色尖塔,和蘇菲教派最為知名的旋轉舞。
穿過前面這座門 (Çelebiyan Kapısı) 之後,就會抵達梅夫拉那博物館的中庭。
中庭的水池是供伊斯蘭信徒淨身之用,水池的周邊有水龍頭可供使用。前方的建築有許多隔間,依序展示蘇菲教派僧侶使用的法器、穿著衣物和伊斯蘭經文手抄本。我的身後則是梅夫拉那的陵寢,其中還包括梅夫拉納父親和地位較高信徒的石棺。
梅夫拉那的陵寢內部不能拍照,另外必須換上鞋套才能入內參觀。陵寢內部擺放著眾多石棺,其上纏著象徵崇高地位的巨大頭巾。陵墓旁邊的儀式廳,是蘇菲派僧侶跳旋轉舞修行的地方。靠近出口的地方,擺放著一只寶盒,據說其中放著伊斯蘭教創始者莫罕默德的鬍子。我們可以靠著玻璃罩上開啟的小孔輕聞其氣味。當然,對於非信仰伊斯蘭教的我來說,我只勉強聞得到鋪在寶盒內的玫瑰花瓣香。
離開梅夫拉那陵寢之後,我們來到中庭另一側的展示廳。
這是蘇菲派僧侶使用的吊燈和燭臺。
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具。
墨水壺。
圖文並茂的祈禱文。
替旋轉舞伴奏用的樂器。
僧侶出外行走時,用來防身的武器。
香爐 (Censer)。
僧侶穿戴的衣帽。
僧侶隨身攜帶的背包和其內的經文。
可能是宗教儀式中所使用的高帽 (Serpuş) 和權杖。
經文手抄本。
用珍珠裝飾的錢包。
僧侶的居家生活一景。
廚房一景。我記得領隊小高曾經告訴我們,要進入蘇菲教派的學校做為一名僧侶要經過重重考驗 (Mevlevi Soul-Cooking),作廚房雜役就是其中一項工作。
每年的 12 月,孔亞地區都會舉辦旋轉舞節 (Whirling Dervishes Festival),以紀念逝去的導師,梅夫拉那。此時,我們只能看著塑像想像僧侶跳著旋轉舞的景象。
在廚房的左邊通道,跪坐著一名希望成為僧侶的學徒。他被要求在這裡思考、自省和觀察周遭的一切事物。經過三天的省思之後,他必須決定是否離去,或是留下來接受一千零一天的考驗。
參觀完展覽廳之後,我們回到中庭。中庭右側有一小片墓園。接著,我們往梅夫拉那博物館出口方向移動。
梅夫拉那博物館側面一景。接著我們來到博物館內的紀念品商店。
各式各樣有著旋轉舞意象的裝飾品。
又遇見可愛的土耳其智者,納斯爾丁。
我們在紀念品商店外,遇到帶另一團大陸團的男導遊。曾經在中國天津學過漢語的他,講得一口相當流利的中文。我發現我遇到的大陸團,他們挑選的導遊,其中文都相當流利。
離開博物館的途中,偶遇一尊跳著旋轉舞的僧侶塑像。大家趕忙上去和他拍照留念。
我們將要揮別孔亞,越過托魯斯山脈 (Taurus Mountains),最後抵達美麗女導遊的故鄉,安塔利亞 (Antaly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