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復先生在兩岸中國人應有智慧解決台海問題一文中有這麼一段問答:
問:有學者說李登輝修憲有兩個目的,一是擴權,二是推動分離主義路線,您同意嗎?
答:我完全同意。蘇起去年10月出了一本書《兩岸波濤20年紀實》,第四章提到李先生在1999年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講出「兩國論」,蔡英文女士幫他主稿。「兩國論」不僅僅是答覆記者的問題,它裡面包括外交、修憲等內容。修憲主要是兩個重點,一是把憲法第四條「固有疆域」,改成「依中華民國憲法能執行的疆域為限」,二是拿掉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的「國家統一前」。這個被美國知道了,特別叫AIT處長張戴佑拿著中華民國憲法,跑到李登輝的辦公室,質問他是否真的打算這麼做,李登輝因此退讓了。這就是1999年修憲會議沒人提出這類修憲案的背景。
蘇起書中的第三、四、五章對此段歷史寫得很清楚,值得細讀。尤其,閱讀該書,可以更加瞭解蔡英文的真面目。
蔡英文這位兩國論的幕後操盤手,終於將從幕後走向台前。可惜的是,中國和美國的實力此消彼長,而且中國一定老早就摸清蔡英文的底細,我相信中國一定很樂意再面對這一位老朋友。
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第 154 頁提到,蔡英文於陳水扁就職前夕,到蘇起主掌的陸委會辦理交接,會談近尾聲時,蔡英文主動透露:
今後雖不再提兩國論,但仍將繼續執行兩國論。
我想大家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也都累了,就讓蔡英文直接面對習近平吧。中國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以準備。
關於馬英九總統,蘇起先生於書中第 492 頁有這樣的一段觀察。馬英九總統於 2008 年就任前夕,向蘇起先生談起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女士的任命。蘇起先生認為屬於台聯黨的賴幸媛女士不適任該職位,但是馬英九總統則堅持該任命。蘇起先生對此事有以下評論:
他 (馬英九) 的這個堅持讓我第一次感覺或許他對「觀感」(如省籍、黨籍、性別等) 的重視更超過政策的實質;而這個「觀感」似乎也有一定的群眾傾向。
當時我覺得非常詫異。我覺得這個「觀感」考量當然重要,但他忘了對於政策,尤其是複雜如大陸政策者,掌握最多資訊的政府機關,像陸委會,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說服民眾,影響民眾的「觀感」,而不必只是一昧的跟著「觀感」走。更重要的,大陸政策有它的全盤性及長遠性,所以不能只被一時的民調或當下的「觀感」牽著走,而必須有更宏觀及長遠的思考才行。何況就算「觀感」掛帥,馬的分寸也可能過了頭。
馬英九總統最大的錯誤在於他所在意的觀感和所謂的大是大非,放到長遠的歷史來看都是不值一哂的。真正的大是大非應該是將當前顛倒黑白的媒體和教育撥亂反正,尤其是立國根本的教育 (台独历史教科书是怎样炼成的)。至於馬英九總統心中念念不忘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關說案,一來法律上站不住腳,二來立法院是王金平的地盤,這種事應該連碰都不該碰。馬英九總統可以盡量用行政命令等手段推行政策,避免進入立法程序,怎麼會主動去捅立法院這一個馬蜂窩呢? 馬英九總統大概是法學博士念到腦袋僵化,沒有一點社會經驗,才會幹下這等蠢事。
提到馬王之爭,就想到台北市長柯文哲與遠雄巨蛋一案。這件事很明顯就是台北市政府承柯文哲的旨意,想要搞倒遠雄。試想,如果遠雄巨蛋有任何違法,台北市政府老早就應該把遠雄給告上法院,何必一再放話,拿可以任意解釋的 "感覺不安全" 一詞批鬥遠雄。這一切就只是徒然耗費社會資源。我看應該給台北市斷水斷電,讓天龍人回到現實,不要再活在自己的理想國中。
再回到 2016 年的總統大選。這場總統大選對於中國來說無關緊要,反正硬的一手已經實實在在的準備著了。我想中國應該對台灣政府不會再抱有任何實質性的期待,並已經逐漸有自己的統一時間表。攤牌時間點估計會落在 2020 年前後。如果是在 2020 年以前攤牌,武統的機會相當高 (前提是台灣主動踩線); 如果是在 2020 年以後,一國兩不兩制還未可說,但是台灣不會有什麼籌碼。
為什麼台灣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為了本應毫無爭議的九二共識,消磨台灣經濟實力,撕裂台灣社會,換來的是由對岸掌握統一時間表。引述自我的一個中國原則一文:
台灣太過於沉浸於鄙中、媚日和親美的心態裡,導致當前兩岸談判進程遲滯不前。台灣忘了,只有主動和大陸交往,我們才能掌握整體交流的步調。一昧抱持著鴕鳥心態,我們也就只能隨波逐流,任憑他人喊價。
再聽李敖先生解釋何謂九二共識:
看到了嗎? 否認九二共識只是台灣政客在島內玩的小把戲。
再怎麼 "我不服",終歸還是要面對國際現實,不服也得服。可嘆,當今台灣社會大部分人的眼界不如張安樂 (美国是靠不住的老大 亚洲参战每次都半途跑掉),其中國情懷也不如張安樂 (台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中国人了),尤其是政客和知識份子。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