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黃河青山 之四

想必有人認為近代中國的表現正是顢頇無能的象徵,顯現出中國是一文化低落的野蠻民族。也認為日本明治維新 (Meiji Restoration) 對照中國自強運動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顯示出中國的腐敗不堪。黃仁宇先生對此加以反駁想必不對很多人的胃口。

西方的商業社會比起東方的農業社會有許多優勢。商業社會依賴的是金融體系,而金融體系所依賴的是法治制度,確切的說是商業法。之前提到過古代中國對保障財產權有其困難之處。金融體系的出現使得財富得以流通,擁有資金的一方可以借金融體系挹注需要資金的一方。如此一來,各項資源都達到最大的利用限度,分工也越趨細密。質與量皆能大幅提升。

許多人認為這就是西方優於東方之處。沒錯,但重點是這是地理環境在背後推波助瀾,而非什麼人種優越。現今商業體系發軔於義大利威尼斯。我引用黃仁宇先生的一段話:

帝國 (拜占庭帝國) 和教廷的衝突造成權力真空,讓威尼斯實際上已經是獨立王國。陸地上的農業收入向來不曾成為經濟的主體。由於城市裡的水是鹹水,大規模的生產並不切實際,但相當有利於打造船隻。城裡的貴族紛紛領年金而退休,而奴隸和移民勞工可以解決勞力問題。威尼斯還能做什麼? 又能做什麼呢? 一位現代作家稱威尼斯是「沒有領土的城市......政府是股份公司,總督是董事長,議會是董事會,人民則是股東。」這個城邦不需要努力面對教會法庭、領主權利、商業同業公會、君權神授、不成文法或甚至議會代表制等問題。它只要遵循自然本能,就可以成為稱霸海上的商人。

檢視歷史,資本主義起源於近海的小國,進而拓展到大國、內陸國家和傳統色彩較重的國家。農業佔整體經濟比重越重,問題越趨複雜。因為傳統農業習慣必須加以改革以符合商業習慣,拿個比喻來說就如同陸地上的走獸進化至空中的飛禽,其間困難可想而知。

中國正處於這段改革的時期。它所做的每一項改革都牽涉到廣大的群眾,一旦改革的腳步過快勢必會適應不良而造成災難。中國近代歷史面臨的挫敗,起因即在於改革過於劇烈,人民無法適應而加以反抗。那日本呢? 相較於中國,日本經濟體質上已具有商業雛型。對日本來說邁向商業社會是駕輕就熟。其實台灣的情形也與日本雷同。我稍加節錄黃仁宇先生的說法:

歷史證明,國民黨在大陸之所以失利,並不在於其邪惡企圖; 在台灣島上化危機為轉機,也不能歸功於夢幻的美德。在這兩種情況下,技術是更決定性的因素。就本質來說,在濱海省份實施貨幣管理,要比在廣土眾民的情況下容易得多。台灣的捍衛者造就國民黨的主張得以成功,在給予應有的肯定之外,其成就卻必須觸及下列幾點事實:

  • 台灣的農業和貿易有關,有利資本化。
  • 地理位置較有利,普遍的貧窮不及中國內陸嚴重。
  • 土地改革能夠施行,在於當時實行軍事管制,疆域夠小巧,可用現代的商業技巧和數學加以管理。
  • 強迫地主進入農業以外的經濟部門,紓解務農人口壓力。
  • 韓戰爆發,美援適時湧入。
  • 先發展勞力密集、出口導向的產業。得以適時填補先進國家經濟擴張所創造出的廣大市場。
不能歸功於夢幻的美德?! 這麼說想必會引起某些人的憤慨。美德不是萬靈丹,沒有人是極端的善或極端的惡,認清事情的本質才能避免邁向毀滅之路。閱讀歷史,先拋棄固有的成見才能為將來指引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黃河青山 之三

若無鴉片戰爭 (First Opium War),中國仍然會依此種循環運行下去。

中國因對抗天災和遊牧民族的需要形成一龐大帝國。在技術尚未成熟之前,不得不以數量取代質量。為了能動員大量的人力,整體社會必須單一化,形成所謂的農民階層。嚴謹細密的法律對知識程度不高的農民反而是一種困擾,因此只能以道德倫理來維持社會的綱紀。

黃仁宇先生常在書中提到陰陽二字,這可跟傳統觀念中的陰陽扯不上關係。所謂的陰 - 指的是個人的私慾,陽 - 指的是公眾的利益。陰陽必須相互調和達到平衡。道德倫理發展到最後太過壓抑人的私慾,導致陽的部分矯揉造作。人是自私的動物。經濟學中認為人為了滿足私慾,最後往往能達到眾人得利的平衡狀態。個人私慾的表徵即所謂的財產權。

古代中國無法顧及個人私慾,面臨的還是技術上的問題。土地是古代最重要的財產象徵,當土地無法準確丈量時,如何談到保障個人的財產權? 財產權要獲得保障有賴於數字上的管理,更明確的說就是要能夠加以量化。財產權是私慾的象徵,人人都會對它斤斤計較,量化能得到一個眾人都認為公平的尺度。

由於無法保障個人私慾,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只能要求齊頭式的平等。道德倫理要求人人壓抑私慾,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但這本來就違反人性,最後造成虛有其表的陽 (大我),光怪陸離的陰 (小我)。

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 錢是濕的

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 錢是濕的。我想如果這次無法將某人定罪,那什麼都別提了吧。與其羨慕其它國家經濟發展的紅紅火火。倒不如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是怎樣縱容上位者玩法弄法。國家要能健康發展,法制先行。我可不管什麼陽光法案照不到的陰暗角落,公理總要得到伸張。否則我們又要拿什麼跟對岸炫耀呢? 難不成要說我們比較懂得鑽法律漏洞,貪污貪得比較有技巧? 別吧~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黃河青山 之二

什麼是歷史背後的因? 地理環境就是因。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同樣也是著眼於地理環境來描述當今的勢力版圖。我試著簡述黃仁宇先生的想法。

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澇、旱災不斷。一個大一統的政府有能力調度各地資源來救濟災區,也能集中力量對治理黃河做一有效規畫。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中國就是在此地理條件下的產物。然而要管理如此龐大的人民和土地是相當困難的。試想現在要你只用紙、筆和算盤來統計人口,你不會做到手軟嗎? 要你用尺來丈量全國土地,能成嗎? 在技術尚未出現之前,中國因地理因素而成為一個龐大帝國,之後的管理作業就成了一大難題。

古人所能做的就是先造出一理想的簡單模型,之後便依這簡單模型辦事。一開始這模型還符合社會上的狀況,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與這模型誤差越來越大,各種現在看來稀奇古怪的行徑都是為了彌補這種誤差。最後以動亂收場,再把現實打回到此一理想簡單模型所能符合的範圍。循環再度開始。

黃河青山 之一

前幾天聽到某人說他曾經看過黃仁宇先生的作品,讓我不禁高興了一下。心想: 真的太難得了! 然而在聽過某人的心得之後,我直接吐槽說他沒抓到黃仁宇先生的精神。

我建議他先看中國大歷史,再來看萬曆十五年。黃仁宇先生強調以大歷史的觀點來看待歷史。中國大歷史講述的是中國歷史的縱切面; 而萬曆十五年則是對中國歷史作橫向的剖析。某人說他那念人文的弟弟對黃仁宇先生的觀點頗不以為然。我想這應該跟黃仁宇先生一向不以傳統道德觀來評論歷史有關吧。

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最後有這麼一段話:

目前的東西方的衝突不是極權主義和自由世界的對立。本質上來說,這兩方都是不完美的體系。一邊發現自己無法在技術層次上無法定義及照顧民眾 (東方),因此強迫人人完成大我 (道德倫理)。直到偽裝已超過最低限度的現實面。

另一邊提倡以特殊利益來領到群眾利益 (西方),在有利的地理環境之下,一直能保持某種數學節奏,但這體系已經達到僵化的程度,因為可消耗物質面臨缺乏及各種規定日益複雜 (法條趨於複雜),就連本身也無法確定自己的群眾利益和目標。

也許最後的攤牌可以避免 (戰爭),前提是雙方都決定不再宣稱自己的一方具備道德上的優越,而是以坦承和互助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熟悉嗎? 道德上的優越、正義的一方、邪惡軸心、自由的燈塔這些政客慣用的語言充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再引述書中的一段話:

在今日的世界中,公民對外國的印象是決定性的因素,可以影響我們推展對外事務。不幸的是,仇恨和誤解很容易傳播。透過媒體,充滿感性訴求的議題可以立即散佈給成先上萬的人,深入的解釋卻非常難與匹敵。

危險之處在於,偏見持續累積,我們可能強迫自己走入最不想見的情況: 言行強悍的政客才能當選; 企圖平衡報導的作家沒有銷路; 具有外國血統的公民在講真話時,必須冒著被輕視和猜疑的風險。在此期間,中曾根康弘先生和索忍尼辛先生絕對不缺聽眾,緊張的氣氛勢必變得更加緊張。至於下一代將在這些因素累積的影響下受教育。

政治家常以超越世俗的觀點作出決策。因為其成就只能夠留待歷史檢驗,在短視近利的普羅大眾眼裡,政治家是孤獨的。政客善於撕裂社會、製造對立,藉此轉移施政上的無能。而這通常要等雙方鬥得筋疲力竭,才可能發現自己是被玩弄的一方。

黃仁宇先生之所以要避免對中國歷史做道德上的論述,是因為他不希望這種是非對錯模糊歷史背後的因,而再度讓人所利用。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相機入手!

Nikon COOLPIX P60 入手! 拿來狠狠拍我家的貓一下~
照片 026四樓陽台圍牆邊,對面是派出所。
照片 029
他偶爾會踩著紅色的屋簷跑到隔壁鄰居家。不過老女人是很可怕的~ 隔壁大嬸一出現他就會溜回來! XDD
DSCN0262
壁虎是他的玩伴兼點心,沒有老鼠只好將就一下~

奇襲:史上名將致勝之道

孫子兵法不愧是武經之首。計篇第一總結戰爭中所必須遵循的大原則。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
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奇襲:史上名將致勝之道用自古自今的各場戰役來闡述該項大原則。

不論是在戰前的準備或是在戰爭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形勢引導至對我軍有利的方向。所有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最後的一擊。這就好比水壩蓄水蓄勢待發,洩洪的時候任誰也擋不住。

但人的自大心理往往會在這時候作祟,尤其在號稱軍事科技強國的國家眼中,往往輕視其它國家。覺得一定要全殲對方,要求對方無條件投降才行。但戰爭的最終目的是和平,這種和平絕不是屈辱下的和平,當然也不是生靈塗炭下的和平。

該書的作者貝文.亞歷山大(Bevin Alexander)參與過韓戰。他看過因為將領的驕矜自大(或是無能),而將作戰雙方推進龐大的絞肉機之中,最後仍然無法取得決定性的戰果。身為將領能不對因自己而堆起的萬人塚感到羞愧嗎? 將要發動戰爭這座毫無效益的絞肉機的政治領袖能不謹慎再謹慎嗎?

p.s. 看到俄喬戰爭爆發,覺得喬治亞的領導人物真是一頭蠢豬。竟然將國家的安危寄望在它國會來馳援這種空洞的幻想之上?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中較為精彩的戲碼圍繞在選舉和醫療訴訟上面。這兩樣玩的都是勾心鬥角。選舉中最不確定的就是每一張選票的流向,尤其是採不記名投票的時候。當雙方旗鼓相當時,所謂的中間選民(騎牆派)就可以趁機混水摸魚一番。反正最後贏的一方必定得大大酬謝騎牆派,而輸的一方則只能摸摸鼻子認栽。

我對書中描述醫療訴訟一節也很感興趣。玩過逆轉裁判的人想必對法庭上的攻防都不陌生。

貨幣戰爭 之二

自古以來,在上位者政權與金權都攬在手裡。但當銀行業興起時,金權就掌握在銀行家的手中。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製定法律。
- 梅耶·羅斯柴爾德

政府背後還有政府! 而這個影子政府很可能假法律之名,行竊盜財富之實。這比詐欺獵人裡的白鷺還要更高一籌。我這麼自我期許著: 要幹就要光明正大的幹! 我要當世界級的大白鷺!


p.s. 華氏911(Fahrenheit 911) 也算是陰謀論的東西,值得一看! XD

北京法源寺

李敖這個厲害的傢伙寫了一本北京法源寺。這老小子沒出過台灣一步,卻以北京為地點寫了這麼一部小說。

對於中國近代歷史,尤其為何各項改革不若日本明治維新那樣來的順利,各家說法不一。北京法源寺中最為精彩的要算是戊戌變法那一段日子的描寫了。李敖利用彼此間的對話闡述每個人的理念和想法,其精彩是令我折服的。

穿著 PRADA 的惡魔

想必許多人都看過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電影。但我是書蟲還是看書比較對頭。

人長越大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正如小王子裡的一段話所言:

小王子說:「只有小孩子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他們把時間花在布條縫成的洋娃 娃上面, 洋娃娃變得很重要, 假如有人把他們的洋娃娃拿有, 他們就會哭起來 ......」

人之所以會覺得生活空虛,是因為他的慾望像個無底洞,無論怎麼塞什麼東西下去都不會有飽足感。到頭來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會被這個無底洞給扯碎。順道看一看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吧~

p.s. 我覺得書中米蘭達.普瑞斯特簡直就是系上教授的翻版啊~ 噗哈哈哈!

貨幣戰爭 之一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貨幣戰爭這本書太過於陰謀論而對它嗤之以鼻。但是我認為不論你是否認同該作者的觀點,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如此一來才能對現今經常出現的各種金融術語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貨幣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一種媒介。透過它,各種資源和服務才能相互流通。除了貨幣,銀行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業負責資金的調度,它將人們累積下來的財富供應到需要的地方。若將貨幣比喻成水,那麼銀行可算是蓄水池兼調度場。

回頭再看黃仁宇所著的中國大歷史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貨幣戰爭是將作者部落格上的文章集結而成的一本書。若不願花錢買書的人,不妨到货币战争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