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黃河青山 之三

若無鴉片戰爭 (First Opium War),中國仍然會依此種循環運行下去。

中國因對抗天災和遊牧民族的需要形成一龐大帝國。在技術尚未成熟之前,不得不以數量取代質量。為了能動員大量的人力,整體社會必須單一化,形成所謂的農民階層。嚴謹細密的法律對知識程度不高的農民反而是一種困擾,因此只能以道德倫理來維持社會的綱紀。

黃仁宇先生常在書中提到陰陽二字,這可跟傳統觀念中的陰陽扯不上關係。所謂的陰 - 指的是個人的私慾,陽 - 指的是公眾的利益。陰陽必須相互調和達到平衡。道德倫理發展到最後太過壓抑人的私慾,導致陽的部分矯揉造作。人是自私的動物。經濟學中認為人為了滿足私慾,最後往往能達到眾人得利的平衡狀態。個人私慾的表徵即所謂的財產權。

古代中國無法顧及個人私慾,面臨的還是技術上的問題。土地是古代最重要的財產象徵,當土地無法準確丈量時,如何談到保障個人的財產權? 財產權要獲得保障有賴於數字上的管理,更明確的說就是要能夠加以量化。財產權是私慾的象徵,人人都會對它斤斤計較,量化能得到一個眾人都認為公平的尺度。

由於無法保障個人私慾,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只能要求齊頭式的平等。道德倫理要求人人壓抑私慾,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但這本來就違反人性,最後造成虛有其表的陽 (大我),光怪陸離的陰 (小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