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 巴穆卡麗 - 艾菲索斯 - 伊茲密爾/伊斯坦堡
往艾菲索斯古城 (Ephesus) 的路上。
入園的門票。
我們將從上圖中的右上方,公共浴場 (Varius Baths),一路往左下方前進,直到港灣大道 (Harbor Road)。
入園之後,隨即映入眼簾的是公共浴場 (Bath of Varius)。羅馬人喜愛洗澡,故在進城之前會先到公共浴場沐浴一番。這個公共浴場全由大理石所建成,浴場分為三個區塊,分別是熱水、溫水和冷水池。
走到公共浴場 (照片右方) 的對面,遠方的一大片空地是露天廣場 (State Agora)。露天廣場是眾人集會的場所。大家會聚集在此,討論生意或是政治上的事務。近處擺放在地上的是陶製水管。
無花果樹。
半埋在地下的水管。
從公共浴場往前走,就是皇家大道 (The Stoa Basileios),又稱巴西利卡 (Basilica)。美麗的土耳其女導遊用復原圖告訴大家,皇家大道以前是有屋頂的。此處主要是做為商業市集,或是法庭的所在。皇家大道兩側是愛奧尼柱式 (Ionic order) 圓柱。
可以看到某些商家在門前的地面上,刻了基督徒才認識的記號 (Ichthys)。上面的圖形是由五個希臘字母所組成: Ι (ΙΗΣΟΥΣ,耶穌)、Χ (ΧΡΙΣΤΟΣ,基督)、Θ (ΘΕΟΥ,神的)、Υ (ΥΙΟΣ,兒子) 和 Σ (ΣΩΤΗΡ,救世主)。合起來看就是 "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救世主"。
在皇家大道北面是議會廳 (Bouleuterion),也被作為音樂廳 (Odeon) 使用。
可能是柱頭。
大家魚貫而入進到議會廳。
眾人迫不及待的爬往高處拍起照來。
美麗的土耳其女導遊孤伶伶的在底下講解。
城會玩。
也給你來張照吧。
不可免俗。
據說,議會議長就是站在老婆所在的位置上主持會議。
今天,你才是議長!
神壇和行政長官公署 (The Rhodian Peristyle and The Prytaneum)。這裡分為兩處,一個是行政長官公署 (Prytaneion); 另一個是神壇 (Rhodian Peristyle)。神壇又分為兩個,一個是祭祀羅馬皇帝奧古斯都 (Augustus) 的舅公兼養父,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凱撒 (Caesar); 另一個則是祭祀狩獵和月亮之神,阿耳忒彌斯 (Artemis,即羅馬神話中的黛安娜)。
曼努斯紀念碑 (Memmius Monument)。此碑是由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 (Augustus)所建,為了紀念蘇拉 (Sulla) 之孫,曼努斯 (Memmius); 也為了紀念蘇拉所發起的第一次米特里達梯戰爭 (First Mithridatic War)。位於黑海沿岸和安那托利亞高原上的本都王國 (Kingdom of Pontus) 國王,米特里達梯六世 (Mithridates VI) 和希臘人為反抗羅馬人的侵略和擴張,和蘇拉所率領的軍隊於公元前 87 年進行第一次米特里達梯戰爭。該次戰役中,羅馬人損失八萬名士兵。爾後,羅馬和本都王國又發生兩次戰爭。最終,羅馬擊敗本都王國,取得對安那托利亞高原的控制權。
導遊手中拿的是波里歐噴泉 (Pollio Fountain) 的復原圖。波里歐噴泉位於圖密善神殿 (Temple of Domitian) 的對面。波里歐噴泉是由一位艾菲索斯當地的富商及其家族所建。該座噴泉由三個長度超過數十公里的引水道供水。至於圖密善神殿,則是艾菲索斯第一座為了紀念羅馬皇帝所建的神殿,紀念羅馬皇帝圖密善 (Domitian)。接著,美麗的導遊小姐為我們介紹位於圖密善廣場 (Domitian Square) 上各處的大理石雕像。
希臘神話中的醫療之神,阿斯克勒庇厄斯 (Asklepios) 所持的蛇杖 (Rod of Asclepius),它象徵這裡是一處醫療機構。
眾人背後的石磚建築就是艾菲索斯古城中的醫院。
赫爾密斯 (Hermes),他是希臘神話中的信使之神 (太陽系中公轉速度最快的水星,其英文名為 Mercury,即為 Hermes 的羅馬名),也是牧羊人、旅行者和商人的保護神。注意他手上的有翼蛇杖 (Caduceus),和腳上穿的有翼涼鞋。這個有翼蛇杖上有兩條交纏在一起的蛇,而醫療之神阿斯克勒庇厄斯所持的蛇杖上只有一條蛇。名牌愛馬仕 (Hermès),就是依祂而命名。
我們準備離開圖密善廣場,一路下行至海克力斯之門 (Hercules Gate)。一路上遇到的可能都是艾菲索斯當地的小朋友,他們很樂於讓我們拍照。
離開圖密善廣場之前,還有一處石雕必須要看。尼刻 (Nike),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祂會手持月桂花環 (Laurel wreath) 飛翔在戰場上,為勝利者道賀。名牌耐吉 (Nike),就是依祂而命名。據說耐吉的標誌是從尼刻身上飄逸的裙帶發想而來。
從圖密善廣場往海克力斯之門的路上,看到貓咪們散落在各處,慵懶的曬著午後陽光。
美麗的土耳其女導遊在海克力斯之門這裡等待掉隊的團員。
從海克力斯之門往塞爾蘇斯圖書館 (Library of Celsus) 的這一條路,就是克里特斯大道 (Curetes Street)。
海克力斯之門的正反兩面。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到,海克力斯之門的寬度比克里特斯大道來的窄。這基本上是區分城內與城外,城外的車輛無法進到城內,城內街道均是步行街。
柱頭。
希臘神話中,海克力斯 (Hercules) 殺死了涅墨亞獅子 (Nemean lion)。這頭兇猛的怪獸,其毛皮堅硬無比,刀槍不入。最後,海克力斯以手臂將牠勒死,並以獅爪將其毛皮割下,披在身上做為盔甲。可以看到雕像的下半部是一個獅頭。
克里特斯大道兩旁有許多雕像和貓。
在克里特斯大道上,我們經過了圖拉真噴泉 (The Fountain of Trajan)。圖拉真 (Trajan) 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
美麗的土耳其女導遊手上拿的是圖拉真噴泉復原圖。位居建築物之中的是俯看著底下水池的圖拉真雕像。
在克里特斯大道盡頭左側的斜坡上,是古時候的豪宅 (Ephesus Terrace Houses)。但是現在正在整修,無法入內參觀。
上千年的石板上刻著許多文字。
豪宅的一樓。
豪宅門前的馬賽克地磚,鋪滿整條道路。
接著,我們經過哈德良神廟 (Temple of Hadrian),它是用以紀念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 (Hadrian)。
領隊小高手上拿的是哈德良神廟復原圖。
哈德良神廟門口上方的雕像是希臘神祇,堤喀 (Tyche),祂是財富和命運之神。
斯卡蘭斯緹卡浴場 (Scholastica Baths)。這一個浴場是艾菲索斯當地一位有錢的基督徒女士,斯卡蘭斯緹卡 (Scholastica) 所建。這一座浴池除了洗浴的功用之外,還充當作一處沙龍場所,供大家暢所欲言。
排排坐,吃果果? 不,這其實是羅馬時期的公共廁所 (Latrines),它是斯卡蘭斯緹卡浴池的附屬建築。
小心掉到陰溝裡。
公共廁所的中央有一個露天水池。據說上廁所時,一旁會有樂隊伴奏。
路邊一景。
和帥哥警衛拍張照。
終於,我們來到了塞爾蘇斯圖書館 (Celsus Library)。右前方是 Mazeus 和 Mythridates 之門 (Gate of Mazeus and Mythridates)。Mazeus 和 Mythridates 這兩名奴隸,為了感謝羅馬皇帝奧古斯都 (Augustus) 賜予他們自由,所以興建這座門感念奧古斯都。
我盹故我在。
貓咪隨處可見,隨手可得。
再回來談到塞爾蘇斯圖書館 (Celsus Library)。塞爾蘇斯圖書館建於西元 117 年,是由亞奎拉 (Gaius Julius Aquila) 為其擔任小亞細亞行省長官的父親,塞爾蘇斯 (Celsus),所獨立出資興建的圖書館 (兼墳墓)。塞爾蘇斯的墳墓就位在圖書館的地下。這一座圖書館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古羅馬圖書館之一。
塞爾蘇斯圖書館正門。
塞爾蘇斯圖書館正面有四座雕像。由左由右分別是: 智慧 (Wisdom,Sophia)、勇氣 (Valor, Arete)、智力 (Intelligence,Ennoia) 和知識 (Knowledge,Episteme)。
塞爾蘇斯圖書館正面屋頂。
塞爾蘇斯圖書館正門後的牆上刻著不知名的文字。
老婆也來一張。
塞爾蘇斯圖書館對面,克里特斯大道和大理石大道 (Marble Road) 的交岔口處,是一座妓院 (Brothel)。右下角的地道據說通往對面的圖書館。所以有一個玩笑是說,如果丈夫和妻子說他要去圖書館,那麼妻子得要小心了。
沿著大理石大道,我們將要前往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羅馬劇場 (Theatre)。
大理石大道的左側,是大市集 (Agora)。艾菲索斯以前是座港口城市,貿易極為興盛。據說在大市集之中有為埃及商人所興建的墓地 (Temple of Serapis)。
繼續前行。
你拍你的,我睡我的。
回首來時路。
就快到達羅馬劇場了。
羅馬劇場正面。
看似獅頭的飾品。
大家準備依序進入到羅馬劇場 (Theatre)。
這個入口通道頗為陰暗。
終於得以重見光明。
據說我們一開始進來的通道是專供角鬥士 (Gladiator,即電影神鬼戰士的英文名稱) 使用,故有此一姿勢。
有幾處通道被鐵絲網擋了起來。
地上的凹槽,據說是為阻隔角鬥場內外,燃起溝火的地方。
美麗的土耳其女導遊手中拿的是羅馬劇場的復原圖。可以看到原來羅馬劇場的正面是一個兩層樓建築。
大家正在專注的聆聽導遊小姐的講解。
這應該是修整過後的大理石地面。
獨自登高。
羅馬劇場的前方就是港灣大道 (Harbor Road)。
眾人沿著羅馬劇場的另一側,下到港灣大道。
雖然是經過整修,但大家可以想像這一條當時直通港口的交通要道,必然也是如此平整的大理石路面。
回望羅馬劇場。
我們右轉走上小路,準備離開艾菲索斯古城。
再次回望羅馬劇場。
生機盎然。
睡意正濃。
走進園區出口旁的紀念品商店,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上面這尊小雕像。之前介紹行政長官公署的時候,提到旁邊有幾座神廟,其中一座是阿耳忒彌斯神廟 (Temple of Artemis)。當時人們把阿耳忒彌斯轉化成大地之母 (又稱 Lady of Ephesus) 加以崇拜。祂身上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長滿乳房的胸部,象徵多產。
走出園區,一旁的小販賣著番紅花 (Saffron)。還記得土耳其之行的第一站,番紅花城 (Safranbolu) 嗎?
左前方,樹蔭下聚集的一群人在幹些什麼?
原來是在打土耳其麻將,Okey。
大家搭上遊覽車之後,我們便前往伊茲密爾國際機場 (Adnan Menderes Airport),準備搭乘國內航班前往土耳其之行的最後目的地,伊斯坦堡 (Istanbul)。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